常见的:em/rem/px/%/vw/vh

px:像素

px单位的名称为像素,它是一个固定大小的单元,像素的计算是针对(电脑/手机)屏幕的,一个像素(1px)就是(电脑/手机)屏幕上的一个点,即屏幕分辨率的最小分割。由于它是固定大小的单位,单独用它来设计的网页,如果适应大屏幕(电脑),在小屏幕(手机)上就会很不友好,做不到自适应的效果。

 

em:相对长度单位

em单位用的也比较多,特别是国外;em单位的名称为相对长度单位,它是用来设置文本的字体尺寸的,相对于父级元素对象内文本的字体尺寸;如果没有人为设置当前对象内文本的字体尺寸,那么它相对的是浏览器默认的字体尺寸(16px)。

 

rem: CSS3的相对长度单位

rem是css3新增的一个相对长度单位,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em的缺点,em可以说是相对于父级元素的字体大小,当父级元素字体大小改变时,又得重新计算。rem出现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,rem只相对于根目录,即HTML元素。所以只要在html标签上设置字体大小,文档中的字体大小都会以此为参照标准,一般用于自适应布局。

 

%:百分比

%也很常见,它和em差不多一样,都是相对于父级元素。但%可以在很多属性中使用,比如:width、height、font-size等。而em是用来设置字体大小(font-size)的单位,width、height等属性是没有em单位的。

 

一般来说:1em=1rem=100%=16px 字体单位

 

视口 :桌面端视口指的是浏览器的可视区域,移动端涉及到三个视口,分别是layout viewport/visual viewport/ideal viewport,视口单位的视口指的是layout viewport

视口单位:

vw : 视口的最大宽度,1vw = 视口宽度的1%

vh : 视口的最大高度,1vh = 视口高度的1%

vmin : 选取 vw 和 vh 中最小的那个

vmax : 选取 vw 和 vh 中最大的那个

视口单位和%的区别:视口依赖的是视口的尺寸,%相对的是父级元素
1、px:绝对单位,页面按精确像素展示

2、em:相对单位,基准点为父节点字体的大小,如果自身定义了font-size按自身来计算(浏览器默认字体是16px),整个页面内1em不是一个固定的值。

em是指字体高度 浏览器默认1em=16px,所以0.75em=12px;我们经常会在页面上看到根元素写的font-size:62.5%; 这样em就成了16px*62.5=10em;这是显示在页面的字体大小是10px; 这样12px=1.2em,10px=1em,也就是说只需要将你的原来的px数值除以10,然后换上em作为单位就行了,
em的特点 em是个相对值 他会根据父级元素的大小而变化 但是如果嵌套了多个元素 要计算它的大小,是件很头疼的事情
这样的情况下,就出现了rem rem的区别在于它是相对于根基元素的,因此不会被它的父类影响到

结论:之所以前端行业做移动端会普遍默认用rem或em,是因为可以通过js控制根元素(或者用@media)来达到适配各种分辨率的字体大小的效果

3、rem:相对单位,可理解为”root em”, 相对根节点html的字体大小来计算,CSS3新加属性,chrome/firefox/IE9+支持。// 是截止目前用的最多也是最流行的

rem在移动端应用可参考淘宝的页面http://m.taobao.com (html的font-size通过动态计算获取)

方案一:简单常用版本

页面基准750px;html font-size值的计算:

 

方案二:rem 进阶版–高清方案

和上面一下还是把这段 原生JS 放到 HTML 的 head 标签中即可(注:不要手动设置viewport,该方案自动帮你设置,通过修改viewport  属性放大缩小 initial-scale)

 

代码原理:

这是阿里团队的高清方案布局代码,所谓高清方案就是根据设备屏幕的DPR(设备像素比,又称DPPX,比如dpr=2时,表示1个CSS像素由4个物理像素点组成) 动态设置 html 的font-size, 同时根据设备DPR调整页面的缩放值,进而达到高清效果。

代码优势:

引用简单,布局简便
根据设备屏幕的DPR,自动设置最合适的高清缩放。
保证了不同设备下视觉体验的一致性。(老方案是,屏幕越大元素越大;此方案是,屏幕越大,看的越多)
有效解决移动端真实1px问题(这里的1px 是设备屏幕上的物理像素)
总结:
1)两个方案默认 1rem = 100px,所以你布局的时候,完全可以按照设计师给你的效果图写各种尺寸啦。
2)绝不是每个地方都要用rem,rem只适用于固定尺寸!
3)比如你在效果图上量取的某个按钮元素长 86px, 宽27px ,那你直接可以这样写样式:

 

关于方法二要修改页面根font-size;和viewport的比例,引出一种简单粗暴的页面适配,就是将设计稿按照PC的正常切图的方法输出后直接修改viewport的缩放比例达到想要的结果;缩放代码如下:mate viewport标签,用JS追加

var head=document.getElementsByTagName(‘head’)[0],scalevalue=screen.width/750,metaTag=document.createElement(‘meta’);metaTag.setAttribute(‘name’,’viewport’);metaTag.setAttribute(‘content’,’width=’+scalevalue+’,initial-scale=’+scalevalue+’,maximum-scale=’+scalevalue+’,user-scalable=no’);head.appendChild(metaTag);
tips:和上面相似的适配,也可以利用css3 transform 的scale 值来实现,只是需要在放大(旋转)元素的基点位置上(transform-origin)做一下处理,下面用vw适配控制页面大小的方法中有用到,原理很简单;

4、vw、vh、vmin、vmax 主要用于页面视口大小布局,相对于rem;v*在页面布局上更加方便简单

vw:viewpoint width,视窗宽度,1vw等于视窗宽度的1%。
vh:viewpoint height,视窗高度,1vh等于视窗高度的1%。
vmin:vw和vh中较小的那个。
vmax:vw和vh中较大的那个。

vw逻辑非常清晰,”1vw = 1/100th viewport width”,用viewport width的百分比来设置element width。

vw被支持的太晚是其并不流行的根本原因,而当时移动端web app/page的开发需求已经十分旺盛,弹性布局是一种不错的移动端界面兼容展现方式,对于rem机遇就此而来,便成为一个实现弹性布局效果的极佳方案。

其实看目前状况,对vw最不利的是Android Browser,ndroid Browser 4.4以下的用户是不兼容的,目前新版x5更新后,安卓版微信的vw vh vmin vmax 已经没有兼容性问题了,那么随着时间推移,相信未来vw将会流行。
vw, vh, vmin, vmax:IE9+局部支持,chrome/firefox/safari/opera支持,ios safari 8+支持,android browser4.4+支持,chrome for android39支持

页面是基于浏览器窗口大小自动适配的如果感觉页面太大;可添加下面JS通过缩放控制页面的最大尺寸

 

5、其它的单位还有:
%:百分比
in:寸
cm:厘米
mm:毫米
pt:point,大约1/72寸

pc:pica,大约6pt,1/6寸

ex:取当前作用效果的字体的x的高度,在无法确定x高度的情况下以0.5em计算(IE11及以下均不支持,firefox/chrome/safari/opera/ios safari/android browser4.4+等均需属性加么有前缀)

ch:以节点所使用字体中的“0”字符为基准,找不到时为0.5em(ie10+,chrome31+,safair7.1+,opera26+,ios safari 7.1+,android browser4.4+支持)

 

实际应用中:建议综合 固定宽度、字体大小可用rem、px;其他可结合vw %